夏天到了,也就意味著用電高峰期到來了。
在我國一般是夏季和冬季是用電的高峰期,特別是在夏天,因為酷熱難耐的原因,許多家庭一個夏季用電幾乎是其他三個季節的總和還要多。
而說到用電,很多人最為關注的一個就是電價了,畢竟它是和電費直接掛鉤的,電價高,用電多,電費就肯定高。
(資料圖片)
而新消息來了,電價要執行新標準了,從6月1日起就要執行,目前多省都已經發布通知了。那在電價改革以后,電費是漲了還是跌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前在我國對電費基本都是采用階梯式收費的模式,不管是在農村地區,還是在城市里,都是一戶一表。并且對于不同家庭情況的用電情況,采取階梯式收費,其中就分為三檔。
當然了不同的省份電價是不同的,但區別也不是太大。以四川省為例,一檔是0.52每度,二檔是0.57元每度,三檔則是0.82元每度。
至于階梯式計費的劃分,則是以“年”計的,當你家的電量在2400度以內,則每度電是0.52元,如果超過了2400度卻沒有達到4800度,則是第二檔計費,即電費是0.57元每度,而超過4800度則是第三檔了,價格也是最貴的是0.82元每度。
不過在6月1日起,多個省份的居民就可以選擇分時電價了。目前四川、重慶等多個地方都已經發布通知了,以后居民就可以選擇分時電價了。那到底什么是分時電價呢?
分時電價是指按系統運行狀況,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若干個時段,每個時段按系統運行的平均邊際成本收取電費。簡而言之,分時電價,就是以“時”計了,分時段來計費的電價。分時電價具有刺激和鼓勵電力用戶移峰填谷、優化用電方式的作用。
其中分時計費把一天24個小時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平段(8:00-11:00、17:00-20:00、22:00——24:00)、高峰(11:00-17:00、20:00—22:00)和低谷(00:00-08:00)三個時段,每個時段分別是8個小時。
而且在不同的時間段收費也是有較大的區別的,其中平段就是以國家規定的銷售電價來計費,而高峰期的電價就生長平段電價基礎上提高0.1元每度。而低谷時間段則是在平段電價基礎上降低0.18元每度。
那這樣的話,采用分時電價的話以后電費是漲了還是跌了呢?這個也要看各家的情況,用電習慣不同,導致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比如你家的全年用電量沒有超過2400度,執行的就是第一階梯電價0.52元每度。這樣在夏季的時候,假設一天的用電量是30度,其中高峰期12度,而平段用電是10度,而低谷用電是8度。這樣不執行分時電價的話,一天的電費是30乘以0.2等于15.6元。
可是選擇執行分時電價的話:高峰段電費是12*(0.52+0.1)=7.44元
而平段電費還是10*0.52=5.2元
自然低谷段電費就要少一些了,是8*(0.52-0.18)=2.72元
如此一來一天的總電費是三個時段的總和,即15.36元,這樣相比于階梯計費便宜了0.24元,這樣一個月就能便宜7.44元。
但如果你家的建筑面積大,且家里的電器設備比較多,比如有好幾臺空調的話,那么用電量就較大了。比如你的鄰居家里的年度電量超過了2400度,達到了二檔計費的標準,那么執行的就是0.57元每度了。
按照每天用電量是40度來計算,其中高峰期是17度,平段也是17度,而低谷段是6度,按照上面的規則分別來計算的話,那么高峰段是17*(0.57+0.1)=11.39
平段是17*0.57=9.69,而低谷段則是6*(0.57-0.18)=2.34
這樣加起來的總和是23.42元電費,可是按照階梯式計費則是0.57*40=22.8元,如此一來就能看出來電費有點小漲,每天要貴0.8元錢,一個月就是24元。
由此可見,不同的家庭,用電習慣不同,這樣就會導致其電費上漲,或者是下跌。而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鼓勵更多的人在錯開用電,能有效避免大家都在高峰期用電。
我國電價調整迎來了新的試點,預計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省市也將實行“分時電價”。對此,你們怎么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