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我參加了18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都大運會是我任期內最后一屆。這個城市于我而言,更有特殊的情感。”8月5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秘書長艾瑞克·森超接受媒體記者專訪。一問一答間,他分享著成都讓他感動和驚訝的細節,也寄語世界青年運動員,比運動競賽更寶貴的,是面對面的真誠交流。
(資料圖片)
艾瑞克·森超
成都情緣
“相信中國人民將為大運會的遺產感到自豪”
艾瑞克·森超不止一次來過中國,此前去過北京、深圳多次,與成都開始結緣后,他驚訝于這個中國西部大都市的變化速度。
“2018年,我接到一通電話,說大運會(2021)定在成都了。2019年,我開啟了成都之旅。”初到成都,大運會尚在籌備之期,不少場館正在修建中。“有的場館是新建的,有的場館是升級,一個城市為了一個賽會,非常努力地在準備。”讓艾瑞克·森超欣喜的是,成都的賽會人口非常理想,民眾對體育的熱愛將助推賽事氛圍和影響。
成都首旅,艾瑞克·森超受邀在一只白色的大熊貓雕塑上簽上名字。2023年,森超與這只大熊貓重逢。在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內,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開工奠基標志展品“簽名熊貓雕塑”立于其中。這一天,森超還主動捐贈了一批自己珍藏多年的珍貴藏品。“難得你們收集了這么多展品,事實上,你們收集的一些照片,甚至連我們國際大體聯都沒有。對我來說,看到這些真的讓我深受觸動,謝謝你們所做的一切。等我下次來成都時,我會帶更多歷屆大運會的資料和紀念品。” 森超認為,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完整記錄了世界大運會的歷史,全面詮釋了世界大運會的精神,是成都大運會奉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留給這座城市的重要遺產。
此前國際大體聯與成都的溝通,多以線上為主。2023年“春團會”,當森超再度到訪成都,他驚訝地發現,成都的人口從此前的1600萬上升到了2100萬人。“是什么秘密,讓這么多人愿意到成都?”他忍不住提問成都市長王鳳朝。“開放包容的人才吸引政策、綠色生態的公園城市,成都成為年輕人喜歡的城市。”這是市長王鳳朝的回答,在走訪中,森超又以自己的觀察印證了這個答案。他欣喜地看到,相比2019年,成都大運會場館得到了“整體提升”,城市的舒適度也更明顯了。
他相信成都大運會將讓每一位市民都受益。大運會給一座城市帶來豐厚的遺產,比賽場館不僅是供賽事的相關人員使用,也能讓全體市民共享。
青春主場
青年大學生在成都收獲受益一生的體驗
“在大體聯工作近35年,您認為大運會為青年傳遞了哪些理念?”專訪時,記者向森超提出問題。
森超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先表達了一些遺憾。他提到,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原定在瑞士盧塞恩舉行的2021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被取消,世界大學生運動員已經很久沒有參加國際大賽了。
“二十一二歲是世界大運會參賽選手最集中的年齡。這個年齡正是青少年運動員向頂級運動員過渡的階段,也是年輕人三觀形成的重要時刻。”森超表示,成都大運會雖然兩度推遲,但國際大體聯拓寬了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參賽年齡由原先的“18-25周歲”調整為“18-27周歲”,原先“僅限在校和畢業不超過1年的大學生參加”調整為“允許在校和2020、2021、2022三年內畢業的大學生參加”。 “希望能幫助真正有潛力的運動員成長,更借助賽事平臺,讓參與其中的大學生運動員相互影響、了解世界、開拓視野,形成終身受益的判斷力和價值觀。”森超表示。
“如果運動員來成都,只是為了競賽成績,那就失去了大運會90%的意義。大運會的可貴之處,在于青年人可以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這是核心價值。”森超認為,青年人是這個世界的未來,有一天他們離開賽場,走向社會,可能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但是成都大運會的收獲,將是激勵他們一生的精神財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