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就是要微觀、具體、有可操作性,所謂的歷練也由此積累而成。
(資料圖片)
現在大家最討厭的人就是凡事只憑一張嘴,除了會吃會說,什么事情都不做,或者都不想做、不會做,下場就是神憎鬼厭。
在做事的過程中長內功,這是許多成功人士反復強調的。
但就像我們搶口罩、搶藥品、搶各種緊俏物資,唯獨專家建議的鍛煉身體我們就跟沒聽見一樣。疫情這幾年什么都在變,只有健身房的人數還是那么多,只聽見倒閉的沒聽見爆倉的。為什么呢?還是因為辛苦、枯燥,難以堅持。
我有兩個特別好的朋友都是反復開始、反復放棄。道理全都明白,其他事情也做得非常好,唯獨這一條已經成為身體抗拒。
做事情也一樣,明明知道必須親力親為,還是希望打個電話就能搞定,一趟一趟地跑,解決各種小環節障礙,非常讓人身心疲憊,隨便找個理由就能不了了之。我過去有個朋友拿到了市長批文,也是可以賺到差價的緊俏物資,但是到工廠具體對接,他實在受不了其中的瑣碎和麻煩,還是沒吃到煮熟的鴨子。
事關個人利益尚且如此,如果是公務就更難上心,所以屢戰屢敗寄希望下一次的機遇不要那么煩。
我們常常說讀書學習很重要,這是一定的,但是坐而論道,起而不能行,也是不能忽視的時代病,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道,可是做起事情來,基本都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嘴,根本不知道從哪里開始,進展成什么樣子此事可能向好或者辦不成,心里一點數也沒有。
另一方面又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似乎自己用小手指就可以完成。可是當評論官多容易啊,躬身入局一拳一腳地去做完全是另一回事。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群英會”討論得很熱烈,具體落實到自己頭上還是覺得困難重重。這還不是簡單的熟能生巧,像學開車、學做飯,那畢竟是跟技術打交道,而做事情成功與否是要與受眾打交道,則是千人千面,性格、習慣、偏好、心思,各不相同,別人又沒有配合你完成任務的義務,結果常常是沒事的時候感覺認識的人都是朋友,有事的時候又覺得跟誰開口都不合適,或者大家都很忙,都不太愿意為別人的事分神。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說很警覺自己被別人照顧慣了,最終什么都不會,變成了廢人。這完全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我認識的一個女領導,她從崗位上退下來,不知道去銀行辦事要拿號,也不知道去醫院看??埔A約,真的就像從外星球歸來。這還是照顧自己,如果是家人需要幫助,她滿臉寫著不要煩我。
做事本身的確是很煩的,它離浪漫啊詩和遠方啊很遠,它就是非常具體,有許多困難,而且我們事先能夠想到的都不是困難,突發狀況才是真正的困難,我們只有一件一件去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落實,才可能看到希望之光。
而且不要輕視小事,并且從小事做起,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最近有個博主說雜事就是正事。感覺還蠻智慧的。一切就緒只等你走上去按一下電鈕開關,那是領導的事,不要有這種期待。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做工夫,乃有道,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有一次我在做事的過程中暴躁發火,我的一個年輕的下屬微笑著對我說,張老師你不要著急,這些事由我來做,你放心我會一件一件地做好。當時就無比慚愧,覺得應該向年輕的后輩學習。
我認識的不止一個朋友,人好,有才華有學問,但是不把事情做砸就不是他(她),必須別人做好前期,架橋鋪路,他們最后出場迎來大團圓的結局,否則就只能是一推了之或者毫無章法。
要知道所有的事都是前期最難也最碎片化。
所以任何時候腳踏實地,警惕懸浮都非常重要,做事情就是要微觀、具體、有可操作性,所謂的歷練也由此積累而成。(張欣)
上一篇:每日時訊!瓜迪奧拉親口保證不整活:我不會想太多 不必擔心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