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高法:環境司法專門化體系基本成熟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盧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由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司法發展研究課題組共同完成的2022年度《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環境司法專門化體系基本成熟。
2022年,司法機關繼續以環境司法專門化為主要抓手,著力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效能的體制機制問題,組織機構建設由常態化向整體化延展、工作機制由精細化向集約化開拓、司法規則由法制化向具體化迸發、司法隊伍建設由專一化向一體化推進、司法理論研究由精深化向實質化躍進,遵循環境司法規律、體現集成和協同的環境司法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報告》顯示,環境司法組織建設實現整體化延展。2022年,全國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數量同比增長12.89%,在系統性、專業性領域“扎根發芽”。多元共治的環境司法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司法機關堅持探索多元化工作模式,提升環境司法工作的溫度,創新以生態環境治理多元化為特征的環境司法工作格局。
以綠色司法理念為核心的規則體系更加完善。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共計發布司法文件8件,統一環境案件裁判尺度和法律適用標準、細化環境民事訴訟的實體規則;共計發布指導性案例3批15個、典型案例15批144個,涉及公益訴訟、自然資源利用、流域司法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濕地保護等領域,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案例制度,不斷完善以環境正義、風險預防、生態恢復等綠色司法理念為核心的司法規則體系。
此外,環境司法隊伍建設和司法理論研究的動力增強,環境司法傳播的國際國內渠道進一步通暢。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亞洲開發銀行、歐洲環保協會共同主辦氣候變化司法應對國際研討會,為共建地球命運共同體建言獻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司法門戶網站刊載第三批10件中國環境資源司法案例,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環境司法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報告,為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內的全球環境治理提供切實可行的司法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