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家好,我是阿杜,去年7月份的時候,我打造了一口80*40*40的三無生態缸(懶人缸),這口缸至今已經正常運營接近1年時間了,在這期間我只加水和投喂食物,不換水、不插電,省心省事,今天就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態缸維護的心得體會。
首先,什么是生態缸呢,我的理解生態缸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投喂的食物被水中的動物吃掉,動物糞便和殘渣經過微生物和消化細菌的分解成硝酸鹽再被植物吸收。生態缸一定是少用設備甚至不用設備(如打氧,過濾,燈光等),只投喂和加水就能長期維持缸里的動物植物正常生長,使水質保持清澈。
下面介紹下我的80生態缸的構成:鋪底我使用的黑色火山石5cm厚。挺水植物用的是水菖蒲,優點是發達的根系,凈水能力強;水中植物選用的是蜈蚣草和綠菊這兩種陰性植物,主要是我這里光照少;水面植物用的是圓心萍和芙蓉萍,這兩種都能夠冬天0度以上的環境安全生存。
水中的動物經過1年的變化,穩定下來的有:3只深水龜(剃刀和麝香),4條草金魚,5條青鳉魚和5條白云金絲魚,10來只黑殼蝦,2只蘋果螺。這里特別說一下草金魚,草金魚能吃能拉,它們的糞便為水生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而且在草金魚放到缸里以后,困擾我的水面油膜問題也徹底解決了,在草金魚入缸之前的青鳉魚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至于是不是草金魚的功勞還有待觀察。
我的生態缸在開缸過程中,也經歷過幾次危機差點導致系統崩潰。第一次是開缸初期出現的赤潮現象,就是魚缸表面漂浮了大量的褐色物體,可能是褐藻吧,我用瓢舀出去解決的,大概持續了半個月后就逐漸消失了。
再一次生態危機是冬天的時候,缸里產生了大量的絲藻,所有的能想到的地方都長滿了:火山石,沉木,缸壁,甚至圓心萍,蜈蚣草上都長滿了,我的解決辦法就是發現了就用鑷子不斷清理,植物上的就連植物清理掉,前期效果不明顯,還是一直長,隨著氣溫的升高,就逐漸消失了。
最后說一下我認為維護我的生態缸運行的最最重要的條件:根系發達的挺水植物和每天至少2小時的光照(日光或燈光),這個僅僅是我的個人意見,大家可以討論。以上就是這一期的全部內容,感謝收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